看惯了消费互联网的你争我夺,很容易便以为这就是全部江湖。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经验所及的吃穿住用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企业级市场正在酝酿中,而且已渐渐显现其轮廓。
据36氪今天了解到的消息,主打“移动+社交+ 云”的CRM创业公司“销售易”,已于不久前完成B轮融资,金额据传为数百万美元。在7个月前完成A轮后,因其出色表现,红杉快速完成B轮追投。
销售易”是由SAP前销售总监推出的产品,整个产品可以看做是一场“企业软件消费产品化”的探索。一般来说,企业级软件相比消费软件的更大特点是多了一层商业逻辑和管理逻辑。过去十几年来,几乎所有的CRM产品都一门心思专注于“商业”和“管理”,用大工业时代的流程管理思想来控制企业。但随着90后员工的成长,以及体力型工作逐渐被智力工作所取代,人们发现以往只关注“流程”而忽略“人”的管理方法越发难以推行。于是大概从两年前开始,“销售易”团队就在进行一种尝试,目标是探索如何在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前提下,用社交和移动为销售人员提供更加消费化的使用体验,以及更直接的工作支撑。
其实持相同思路的企业级产品有不少,包括前金蝶副总裁创立的订货管理工具“易订货”,以及不久前收获老虎基金千万美元投资的“今目标”等等。甚至在由前Salesforce员工创建的移动CRM产品Appmesh中,你也能看见相同的影子。约摸在今年4月份,在我与“销售易”沟通他们的2.0版本时,“销售易”创始人史彦泽兴奋地向我展示了Salesforce移动端新近的改版:“瞧!Salesforce新的移动端简直跟我们神似,他们终于也往这个方向转了!”
“企业软件消费产品化”,这不止是创业者营造故事,也确实被不少大佬认为是企业市场下一波颠覆的来源。比如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就曾表示“披着消费外衣的企业产品,可能是下一波技术IPO的主力”,而腾讯方面,脱胎于消费产品的“企业微信”也于不久前进入内测阶段。
当Yammer、Dropbox等消费型企业产品快速崛起后,投资人就开始拼命寻找这些硅谷公司的本土版本。但过去几年进入公众视线的投融资事件寥寥无几,“颠覆企业市场”这个话题,我们的感受是直到今天才真正火起来。
为什么是今天?
在上个月的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厂长给了两个解释:
1、中国过去劳动力成本太低,采购和持有管理软件的成本比人力高,这时企业就没有采用效率工具的动机。但这几年中国人力成本飞速提升,企业真正到了需要关注效率的时点。
2、过去企业管理者自己不会用互联网,对新产品没感觉,也就不会带着全公司去使用。但移动互联网教育了中国的老板阶层,他们不仅持有移动联网设备,而且还会用,这就带来很大的不同。
所以中国的现实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竞争加剧,商业互联网化),与企业内部人口结构的转变(90后进入职场,老板更加年轻),加上过去十几年来中国企业软件发展的停滞——这三者相互作用,带来了一波新的创业机遇。而且在这一波机遇中,企业软件将不仅仅关注企业内部,还将承担起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连通——所以你会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几乎所有我们报道过的企业级产品,都不再局限于“企业内协作”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都在往“企业间协作”延伸。
当然,说到底,任何一块肥肉都是逃不过巨头视野的。虽然李厂长在上个月的发言中表示“企业软件不是百度的菜,想来A、T两家也没有兴趣”,但大佬们嘴上跑火车的先例也不是一次两次,相信你就必输无疑。况且中国眼下更大的企业级玩家,已经实打实地就是BAT等巨头:
阿里。阿里很早就有“阿里软件”的尝试,虽然很快被做黄了,但不代表会就此歇心。阿里坐拥数百万淘宝天猫零售商,早已搭建了自己的电商企业级产品生态,而由电商进军O2O,也承载着阿里的未来梦想。目前阿里在企业级市场影响力更深远的,显然还是阿里云,这仍然是马云所谓的“水电煤”生意(指为行业搭基础架构)。
腾讯。腾讯看似一直是个消费型公司,但在企业市场可能是更具潜力的玩家。未来趋势,一定是企业打破自身边界,B与C之间更加无缝地连通。腾讯从C到B的努力,从RTX到企业QQ、企业微信,甚至包括电商、第三方支付和微信CRM,可以说一直没有中断。还有个有意思的传闻:去年腾讯投资部门曾大规模召集国内企业软件公司开会,名义上在考虑投资,实际上对业界多方试探,让不少公司一时间高度紧张。其实腾讯以投资为先导进军新市场的做法也有先例,比如投资Kakao Talk时就把这家公司摸得门儿清,回头大招全用在了微信上。
百度。百度凤巢其实就是中国更大的2B平台之一,既然李厂长都发话看好企业市场了,没理由相信百度会无所作为。
360。360这家公司更有趣,我们总以为他在企业级市场仍然会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不久前听到的一个传闻是,360去年招了几百号人做企业产品,选择的竟然是财务软件领域。
各路创业公司和巨头还有什么花招没出尽?我们大可期待一下。